黄河战略五周年系列报道(四)|公益诉讼检察“铁检模式”守护母亲河健康安澜
发布日期:2024-09-12 15:45 信息来源: 访问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以来,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特别是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乘大势、谋长远、开新局,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中攻坚克难,围绕安全黄河、生态黄河、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黄河“四大重点”,加快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不断谋划新举措、展现新作为,不断推动黄河治理保护工作法治化,为实现河晏海清、生态文明、百姓幸福贡献检察力量。

“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我院5起案件被最高检发布为典型案例、4起案件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公益诉讼检察整体工作质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受到郅慧等全国人大代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姜新国自豪地说到。


守牢黄河“安全线”,滩区违建消失了

黄河之险,险在河南。我省地跨黄河中游、下游,处于黄河“豆腐腰”的位置,河道淤积严重,河势游荡多变,洪水突发性强,造成711公里长的黄河之险,如何做好防洪行洪,确保黄河安澜尤为重要。

2019年2月,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接到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的案件线索,郑州某旅游开发公司在未办理规划、用地等行政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在黄河滩区建设一个占地370.68亩的“法莉兰童话王国”儿童游乐公园,相关行政机关先后9次给予行政处罚,但该公园仍继续施工,并建成投入运营,对滩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且威胁到黄河行洪安全。

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立刻行动,由检察长牵头成立专案组,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发现由于国土、河务、环保、镇政府等部门职责存在交叉,具体问题由多头管理,执法上难以形成有效监管合力,致使问题久拖不决。因此,该院依法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同时与省、市、区级河长积极对接,5次与相关行政机关会商座谈,建立信息互通互享工作机制,借助检察监督权与行政管理权的有序衔接促使这一黄河“四乱”突出问题得到解决。该案例入选最高检“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

(拆除前)

(拆除后)

“370余亩违建成功拆除,有效恢复了黄河行蓄洪空间,显著提高了行蓄洪能力,防洪减灾效益明显,百闻不如一见,解决了我们多年想办没有办成的事,也打消了我们的思想顾虑,检察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检察工作效果!”此工作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时任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峰高度赞扬。

打破监管“壁垒墙”,一河碧水畅通了

“以前这附近臭得很,我们就怕脏水流到河里,用水都不放心。现在养殖场拆除了,脏水臭水就不会再到处流了。”浚县村民满怀感激地说,“听说检察院帮了大忙,要好好感谢他们才是。”

位于鹤壁市浚县、安阳市滑县交界处,有一个面积60余亩的水库,因两县监管机关职能交叉,造成此水库成为两县都不管的“卡口”。根据浚县水产养殖规划,金堤河浚县段为禁止养殖区。侯某二人无水域滩涂养殖证在禁养区养殖,养殖过程中投喂大量饲料,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拦河网致大量漂浮物淤积河道,行洪受阻,水质状况恶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021年3月,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向三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同时与责任单位多次召开圆桌会议,达成双向发力、协同整改共识,破解生态监督监管“壁垒墙”,筑起金堤河法治保护网。截止2021年5月24日检察建议回复期满,共清理价值5万元鱼苗0.7吨,价值8万元成鱼4.1吨,拦河网、网箱、渔船等养殖设施已拆除,行洪阻碍已消除,水质生态逐步恢复。2021年7月浚县黄河段遭遇历史罕见秋汛,金堤河作为黄河泄洪的重要通道安全度汛。该案例入选全省公益诉讼检察十大精品案例。

这是该院紧扣与老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加强监督,增强百姓司法获得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持续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督促修复被污染、破坏的林地、湿地,水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跑出补水“加速度”,一渠清水入雄安

滔滔黄河水,润泽千万家,然而黄河水到这里为什么变少了?濮阳市引黄灌溉调节水库某个时段向河北输水流量仅为6.84m/s,输水率降至32.7%。黄河水去了哪里?

(水库水位对比图)

这是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在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中发现的现象。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是雄安新区生态水源保障项目,对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濮阳市引黄灌溉调节水库多次违规取水、擅自节流黄河水140万立方米,严重扰乱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生态用水调度管理秩序,影响水利工程沿线农业供水和生态补水。

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受理案件线索后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作用和跨区划监督优势,运用一体化办案机制,上下联动,督促有关行政机关加强监管,凝聚黄河水资源监管工作合力,完善黄河水资源使用管理制度,助力一渠清水流入雄安。

“案件办的好不好,群众说了才算”。为客观评价整改结果,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通过“检察官+专家”的工作模式,借助“外脑”“智库”提升公益诉讼专业化能力和水平,邀请河南省首席水利专家、省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3人组成专家组进行评议,办案效果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守住黄河“文化魂”,西山遗址焕新生

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孙庄村的西山遗址,系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对于研究华夏早期文明的起源、形成以及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两年前,它还是一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房屋荒废的模样。

2022年2月,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在黄河两岸走访巡查时发现西山遗址保护范围内存在焚烧杂草树枝、私搭乱建养殖种植等多种乱象,于是分别向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政府制发了检察建议并开展座谈,督促其迅速将上述问题整改到位。

如今的西山遗址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在法治的护航下重绽光芒,属地相关行政部门定期开展协同巡查,加强日常巡查,积极筹建西山遗址公园,让黄河文化“活”起来。

“依托黄河文化遗存,围绕保障黄河国家战略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以法治之力守护黄河文化根脉,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文物专家孙保山对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