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交织处,爱国情长燃——电影观后感合集
发布日期:2025-08-18 17:56 信息来源: 访问量:

在光影的浩瀚宇宙中,历史题材的电影宛如一颗颗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内心世界。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带我们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也让我们感受细腻动人的情感涟漪。当镜头聚焦于《南京照相馆》,我们看到了侵略者的暴虐与普通人的觉醒,在血与泪的交织中,爱国情怀如烈火般熊熊燃烧……


于光影中铭记历史,以法治守护未来

第四检察部 吴娟

走出影院,《南京照相馆》中那些震撼人心的画面仍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观看《南京照相馆》的过程,既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历史教育,更是一次洗涤灵魂的职业洗礼。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以邮差阿昌为代表的普通人在至暗时刻从恐惧求生到毅然守护日军暴行证据的故事,真实再现了普通民众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挣扎与抗争。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将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历史呈现在观众眼前。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正是因为有无数个阿昌这样的“小人物”以生命守护底片,才让我们得以在历史的长河寻得真相。

 

在战争年代,像阿昌、老金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捍卫国家尊严、守护民族记忆,发出“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呐喊。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以史为鉴,守护未来。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更应铭记历史,守护好先辈们用血泪捍卫的大好河山。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我们当以历史为师,时刻牢记我们办理的不仅仅是案件,更是法治的“底片守护者”;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卷宗,更是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作为一名公益诉讼检察官,守护好绿水青山以筑牢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文化遗产以赓续中华文明薪火,以更精准的司法实践为守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光影中的爱国觉醒

政治部 韩融融

看完《南京照相馆》,作为检察政工干部的使命感与历史纵深感在胸中激荡交融。这部以司法证据意识重构历史记忆的影片,恰似新时代检察政治教育课的生动教材,用光影艺术诠释了"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的深刻内涵。

 

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剖析历史,让我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又一次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聚焦吉祥照相馆,这里本是记录生活美好的地方,却因日军入侵沦为罪证见证地。邮差阿昌、照相馆老板老金等普通人,起初只想在乱世中求生,却在冲洗日军照片时,意外发现记录日军屠城暴行的罪证。那一刻,他们的眼神从惊恐转为悲愤,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被彻底点燃。照相馆里的众人的转变让我看到了爱国精神的力量。阿昌、老金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在国家危亡之际,他们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捍卫国家尊严、守护民族记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我们在新时代检察政治建设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时,既要让阿昌们守护的胶片成为警示后人的法治教材,更要将检察政工干部的初心使命,镌刻在检察工作的第一线,让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如此,方能告慰那些在暗房中守护光明的先驱者,让“检察蓝”永远成为捍卫国家尊严的忠诚底色。

 

于微光处照见历史

第一检察部 杨帆

《南京照相馆》取材自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讲述了一群躲在吉祥照相馆中避难的普通百姓,在惨绝人寰的屠戮中挣扎求生,最终将记录日军屠杀中国平民的相片带出南京城并公之于众的故事。电影中最震撼我的,是那段记录被屠杀中国百姓的黑白照片与他们生前平凡日常照片的蒙太奇。照片中的人们本应拥有更加幸福、更有希望的人生,却永远倒在了满口仁义礼智信,却伪善残暴的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这种极致的反差,深深刺痛着每个人的心灵。

 

“忘记南京大屠杀,比南京大屠杀本身更可怕。”诚哉斯言!《南京照相馆》正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它凝固了中华民族永远无法忘记的伤痛瞬间,也映照出今日中国和平与发展的珍贵与必然。正是像阿昌、毓秀、金老板这样一代又一代不屈不挠的中国人,用生命托举着中华民族走出历史的泥泞深渊。

 

作为新时代刑事检察人,我们既要成为历史真相的“司法守护者”;更要化身和平价值的“法治传播者”,在办理每起案件中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唯有如此,才能告慰那些在照相馆暗房中守护光明的先驱者,让法治之光永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银幕上的光影终会淡去,但检察人守护公平正义的爱国情怀始终如一。“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让我们将观影感悟转化为履职动力,把爱国之情融入每个办案环节。如此,方能告慰那些在黑暗中守护光明的先辈,让检察蓝永远成为守护民族复兴的法治底色!